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专题 > 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 > 新闻
“湾区之上的南方再造: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诗歌之夜”举行
更新时间:2025-09-30 来源:广东作家网
9月27日晚,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诗意流淌,“湾区之上的南方再造: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诗歌之夜”在广东文学馆举行。此次活动由广东省作家协会、花城出版社主办,广东文学馆承办,花城文学院及广州萨福文化公司协办,旨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界融合发展,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共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东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向欣,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刘春、郭松延,澳门青年作家代表、广东诗人代表、诗歌爱好者100多人参加此次诗歌盛会。
诗歌之夜以“就在南方”“《花城》诗笺”“湾区弦歌”三个篇章来建构,聚焦于大湾区这个“文学地理空间”,诗歌选取了粤港澳大湾区诗人书写南方的诗歌文本,重点以发表在《花城》杂志上的诗歌名篇为蓝本,比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南方诗歌文本为基础进行演绎,民谣、影像、当代舞、音乐等配合多媒体呈现技术,为观众带来难忘的诗性之夜。
诗会艺术总监、诗人黄礼孩表示,南方之于我们是生活场域,是创造的新星座,也是精神空间,它十分具体,也甚为抽象,它被洞察被体验被转换,由此产生新的张力。大湾区的南方,它应该有“内心家园”的表达,也可以有“内心异乡”的书写,如此,诗人作家的心灵活动才足够丰盈。“南方再造”,其实是空间重写、重返与重建,诗歌写作的再发现在其间与艺术产生强烈的互文关系。我们与艺术家一起希望唤起个人记忆,抓住时代风潮,植入真实的土地里,与景观相遇,建立起一种人与土地与城市的新关系。对于诗会的转化来说,从“所观”到“所示”,让读者的心灵空间打开窗户,让现实与梦境构成的某个瞬间被感知被触及,在自己的意识里再造一个奇妙的有能量的南方。
……
半渡于此方的云河
拍岸的稻浪和水面的黑哨
拿到它们的现场封面
书中一些谷子语言
在成熟下垂时
金黄的针尖才陆续生成
你也来吧
……
来自江门的诗人李白云,看到诗乐舞《谷仓与书》表演,作为诗的作者,感慨地说,诗是声音、色彩、影像、律动和心跳的组合。这种组合的意义在于使我们刹那间跃升至生命的制高点:一个山冈、一个云端或一个悬崖,总之,是生命升华的所在。我们欣见并沉浸于这一不期而遇,寄望于每一生命个体都能享有如此这般的邂逅,无人落空。
……
我熟悉这些景色
胜过了解自己的身体
醒着时,我望着它们度过每一日
进入梦乡,所有的事物愈加清晰
公路通向无尽的远方
……
在节目的尾声,由杜绿绿创作的诗歌《消失的身体》改编的现代舞带给了观众无限的思考与想象。“我们可以想象出南方新的空间。这样的南方文学地理诗篇,它有外化的步伐,也有内在的穿越,它是一种精神探寻,是一种内心颤动的景致。诗会带来南方地域生活的气息,又有全球南方的想象。”来自广州的青年诗人苏桃说。
对于本次诗歌之夜的感受,澳门笔会监事、青年诗人甘远来认为,活动结合诗歌、音乐、舞蹈、朗诵、影像等不同的艺术元素,用很丰富的形式去呈现出诗歌的不同可能性。广东文学与澳门文学都是粤语诞生出来的文学体系,同根同源,同饮一江水的关系非常密切。但也有各自的独特的地域文化,期待未来会有更加多的作家、青年朋友深入大湾区采风、学习,更多的了解岭南文化。
澳门日报编辑李嘉瑶表示,活动海报的展板上面汇聚了粤港澳三地作家的诗句,其中,澳门诗人有7位,让人印象非常深刻。我们的诗人在用同样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姿态,表达出不同的主题和思考,是非常继续值得去探讨和发掘的。“在广东文学馆,我们看到了很多手稿,这让我蛮惊喜的。因为之前去过其他的一些展览基本上都是复制品为主。”李嘉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