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标题
内容
省作协调研组赴揭阳调研文学工作 勇立“潮头”竞胜百舸争流的文学赛道
更新时间:2025-09-08 来源:广东作家网
9月5日至6日,为巩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落实省作协第十次代表大会精神和省作协主席团对口联系基层作协工作制度,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向欣率领省作协调研组赴揭阳开展新时代文学工作专题调研,了解揭阳市作协组织建设、精品创作、人才培养、文学惠民等情况,征求谋划“十五五”广东文学发展规划的意见建议。揭阳市政府副市长许剑芒陪同调研。
调研座谈会在揭阳市机关办公大院会议室召开。向欣、许剑芒出席并讲话。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保崟琨主持会议。揭阳市作协主席郑培亮汇报了近年来揭阳文学工作情况。揭阳作家、基层文学工作者代表结合自身创作经历、文学工作经验,畅谈创作感受,提出意见建议。
许剑芒对省作协长期以来对揭阳文学事业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她详细介绍了揭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文化事业建设取得的可喜成绩,并对下一步如何更好传承揭阳千年文脉,推动人才培养和文学创作提出工作要求。她表示,揭阳历史积淀深厚,文化事业呈现向上向好的态势,近年来“揭阳文化元素”不断“出圈”,揭阳文学事业发展也有很大变化。希望揭阳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要“走出去”,开拓眼界,加强采风创作交流,要“请进来”,邀请知名作家,书写揭阳新面貌。期望省作协在创作项目扶持、文学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揭阳更大力度的指导帮扶。
向欣对揭阳市作协近年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她指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直接领导下,揭阳市作协团结带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加强作协组织建设、文学志愿服务、文学普及培训,重视重大历史和现实题材创作,策划组织“百千万工程”、揭阳古城保育活化、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绿色石化”“千年城韵·焕新华章”等主题采风创作,因地制宜创建多个创作基地,强基固本促进文学队伍建设,形成老中青作家济济一堂的生动局面,推出一大批彰显时代精神、具有揭阳特色的优秀作品,一系列优秀作家作品摘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等权威文学奖项,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揭阳新篇章贡献文学力量。揭阳市作协认真履职尽责,勇于探索实践,工作有特色、有成效、有影响。
就新时代揭阳文学高质量发展,向欣提出三点希望。一是焕发“劲头”,引领向上向善的文化风尚。揭阳是潮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潮汕人重要的祖籍地、聚居地,是我省最古老的县之一。这里还是一片红色沃土,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希望揭阳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获得智慧,使文学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塑造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品格,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激发大道前行的精神和气魄。二是挖掘“源头”,打造出新出彩的时代经典。揭阳是潮汕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区,不仅拥有百年攻玉的历史,还是“美食之都”,近年来,坚持以制造业当家,高质量建设产业强市,已经发展成为广东沿海经济带东翼主战场、空铁港综合枢纽、广东制造业重要基地,文学创作题材俯拾皆是。要树立“大文学观”,遵循文学人才规律,英雄莫问出处,不拘一格降人才,培育各行各业的文学创作者,助推“新大众文艺”创作,以“百姓话”讲好“家国事”,以“全民写作”热潮造就更多传世之作。三是勇立“潮头”,竞胜百舸争流的文学赛道。揭阳水系发达,河网纵横交错,水的灵气早已融入揭阳人的血脉之中,具有力争上游、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文化基因,赛龙舟传统更是深入人心。要积极识变应变,推进文学形式、风格、流派的充分发展,实现体裁、题材、主题的极大丰富,形成山清水秀的文学生态;要善于求新求变,积极推动科技和文学相向而行、互补生辉,大胆运用新技术条件提供的一切可能性,跨越边界、衍生转化,做到技与艺俱、文与道合,努力在文学新赛道赛龙夺锦。
调研期间,省作协调研组先后到揭阳作家书城、市作协创作基地揭西县塔头镇旧住村广东恒康生态园、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揭东区埔田镇牌边村竹文化创意园等,深入了解文学惠民和文学空间建设情况、文学赋能“百千万工程”、新时代乡村振兴建设成果,并与相关文化单位负责人和文学工作者进行交流探讨。
参加调研座谈的还有市委宣传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常务副部长陈楚涛,省作协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周智,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郑学纯,省作协办公室副主任龚仁萍,揭阳作家、文学工作者代表王哲珠、姚晓虹、林伟初、林少明、林悦文、蔡小敏、黄绮纯、吴光玲、王增鹏、高壮英、郭小薇、王楚乔等。
(文:办公室 图:陈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