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ei茶官方app,全国茶楼信息网,唐人阁论坛(品茶),楼凤网兼职平台入口

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省作协调研组赴河源调研文学工作 与文共荣营造河清海晏的文学生态

更新时间:2025-08-25 来源:广东作家网

8月21日至22日,为巩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落实省作协第十次代表大会精神和省作协主席团对口联系基层作协工作制度,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向欣率调研组赴河源市开展新时代文学工作专题调研,深入了解河源市作协组织建设、文学精品创作、人才队伍建设等情况,共商“十五五”广东文学发展大计。

微信图片_20250825094446_240.jpg

调研座谈会在河源市文联举行。向欣和河源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春艳出席并讲话。河源市文联主席余笑梅主持座谈会,河源市作协主席罗志勇汇报了近年来河源文学工作情况。市作协作家、基层文学工作者代表结合自身创作经历、文学工作经验,畅谈体会并提出意见建议。

微信图片_20250825094450_241.jpg

谢春艳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省作协长期以来对河源文学事业的关心与支持致以衷心感谢。她指出,在省作协的精心指导下,河源文学事业在组织建设、人才培养、创作繁荣和文学惠民四个维度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省作协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构建新时代广东文学高质量发展“1+2+3+N”工作体系、实施六大文学工程,为河源文学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动力。下一步,河源将紧跟省作协步伐,聚焦文学方向引领、人才梯队培育、重大主题创作和文学志愿服务,持续提升工作质效。恳请省作协在潜质作家培养、河源题材深耕和基层作家扶持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携手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贡献河源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825094454_242.jpg

向欣充分肯定河源市作协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她指出,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坚强领导下,河源市作协团结带领广大作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组织主题创作、文学惠民、人才培养等活动,推出一大批彰显时代精神、具有河源印记的优秀作品,报告文学、生态文学、网络文学、诗歌、小小说等领域更是亮点纷呈,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就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河源文学高质量发展,向欣提出三点希望。一是与时偕行,涵养润物无声的文学力量。河源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地域文化特色鲜明,从客家围屋、苏家围等文化遗存,到客家山歌、花朝戏、龙川杂技等民间艺术,都闪耀着客家人智慧的光芒。希望河源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挖掘好、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更好地树正气、增骨气、添底气,以文学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二是与民同心,培育硕果盈枝的文学精品。河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独特的客家文化资源、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以及天然的绿色生态环境。当前,推动全域全面“融湾”“融深”提速增效,不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挖多彩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文学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发展,推进文学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创新,让文学作品既观照火热现实、展示风俗风情、赋能经济发展,又在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造诣上达到更高水平,努力打造更多彰显时代风韵、南粤气派的传世之作。三是与文共荣,营造河清海晏的文学生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形成一方文脉、塑就一方气质。继往开来,文学事业要薪火相传,必须重视抓好“后继有人”。作协组织要在创作研究、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领军人才和青年作家更大支持,要树立“大文学观”,不拘一格吸引人才、托举人才,把各行各业的文学人才团结到文学大家庭,凝聚“文学一家人”的文学能量。要主动破除路径依赖,摒弃“门户之见”,不给文学“设限”“划界”,充分尊重文学规律、创作规律,主动对接新技术、新资源、新平台,一切以呈现更好的作品为前提、促进文学事业繁荣发展为目标,推动不同文学创作相互取长补短,加强文学与其他文艺形态相互转化,探索文学“破圈”“跨界”传播之道,共同创造良好的文学生态。

微信图片_20250825094459_243.jpg

调研期间,调研组先后赴龙川县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龙川学宫、龙川考棚、越王庙、越王井等历史文化地标实地走访,详细了解河源“岭南首邑”千年文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最新成果。

微信图片_20250825094502_244.jpg

参加调研座谈的还有省作协文学部主任魏微,广东文学馆(广东文学院、作品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王十月,省作协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周智,河源市文联二级调研员王文巧,市文联办公室主任刘璘、组联部主任吴思雨,河源作家、文学工作者代表包丽芳、叶德水、林燕祥、吴湘、张庆富、米永霞、张玫姣、黄燕媚、赖长义、罗丽丽、温伟权、朱伟亮、 朱宏球、陈强辉等。

(文:湛新建,图:陈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