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梅州市客家文学院、市作协近年文学志愿服务工作综述
更新时间:2025-08-18 来源:文学客家
近年来,在省作协和市文联的大力指导下,在各县(市、区)作协的全力支持下,梅州市客家文学院、梅州市作家协会着力抓好文学品牌建设、主题创作、“挂镇联村”“联客融湾”、志愿服务等各项工作,将文学志愿服务纳入文学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拓宽文学工作的探索渠道和延展空间,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近年来文学志愿服务工作情况综述如下:
品牌化策划彰显梅州特点
积极响应中国作协关于文学志愿服务融入文学工作全局、推动文学志愿高质量发展的倡议,以及省委宣传部、省作协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促进城乡精神文明精神建设融合发展,推动擦亮“志愿广东”品牌的号召,市客家文学院、市作协从梅州特色村镇众多的实际出发,立足区域优势,找准目标定位,策划出“文学驻村·薪火百家”品牌,作为今后文学志愿服务工作的方向和路径。2023至2025年先后开展了“文学驻村·薪火百家——梅州文学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志愿服务行动”、“文学驻村·薪火百家——梅州文学赋能‘绿美梅州’生态建设志愿服务行动”“文学驻村·薪火百家——梅州文学赋能‘百千万工程’志愿服务行动”,持续擦亮“文学驻村·薪火百家”品牌,既强调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深入性,又彰显了文学志愿服务工作的普惠性。
项目化实施探索有效机制
2023至2025年,以梅州市作家协会、梅州市客家文学院为主体向省作协申报的“文学驻村·薪火百家——梅州文学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志愿服务行动”“文学驻村·薪火百家——梅州文学赋能‘绿美梅州’生态建设志愿服务行动”和“文学驻村·薪火百家——梅州文学赋能‘百千万工程’志愿服务行动”,均入选广东省文学志愿服务扶持项目,其中第一个项目还获评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客家文学院、市作协秉持“上下联动、多方协作、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项目计划分步推进各阶段活动,做到条理性、丰富性和效能性相统一,大力探索“品牌创建、形式创新、资源整合、多方联动、信息宣传”等多项机制,紧密结合具体工作组织实施,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既定计划,达到预期目标要求。
多样化开展激发志愿活力
2023年,为切实开展好“文学驻村·薪火百家——梅州文学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志愿服务行动”,经多方考察,选定在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蕉岭县文福镇和平村仓海诗廊重点创建梅州文学驻点村。项目启动以来,在仓海诗廊先后举办了10多场文学志愿服务活动,受众总人数超10000人。通过文学讲座、专题采风、座谈交流、主题征文、实践体验、经验互鉴、文学进校园等多种形式深入生活,扎根乡村,创作出一批推介农产品、宣传优美生态、反映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成就的主题文学作品,向基层群众提供高质量文化供给。今年开展的“文学驻村·薪火百家——梅州文学赋能‘百千万工程’志愿服务行动”,在梅县区梅南镇水美村举行了项目启动仪式,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刘春,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陈锐锋等领导亲临指导。现场启动了“我为梅州写首诗——梅州文学赋能‘百千万工程’百村百景百首诗歌创作大赛”,举行了新书首发、文学专题讲座和“文学驻村·薪火百家——梅州文学赋能‘百千万工程’志愿服务行动寻夏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协作化联动实现跨界破圈
在文学赋能“百千万工程”方面,市客家文学院、市作协与市摄影家协会携手合作,先后组织作家、摄影家深入平远县仓子下,蕉岭县桃花源、仓海诗廊,梅县区水美村、茶山村等地开展联合创作采风,通过跨界破圈,开拓更为宽广的艺术交流、传播和发展渠道。作家、摄影家重点围绕“‘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美丽乡村、网红景点、特色产业、文旅融合”,从文化坐标、历史脉络和精神谱系上进行深入考察,充分挖掘和呈现梅州具有生态特征、人文底蕴、精神气质的自然风景、乡村景致和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新变化,推出了一批有生活质地、时代气息和精神亮色的文学、摄影作品,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梅州日报等开辟专版刊登主题采风作品。实现深度宣传推介梅州文旅产业发展,推动“百千万工程”有效传播,彰显“世界客都”文化魅力的目的。市客家文学院、市作协与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强强联手,在平远县长田镇官仁村罗坑七星书院启动“文学驻村?薪火百家——梅州市文艺助力‘百千万工程’文学志愿服务项目”,通过进驻乡村、传承文艺、服务群众,搭建起城乡沟通的桥梁,发掘与整理梅州乡村蕴含的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探索“强基工程”文学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径。此外,在多项文学志愿活动中,市客家文学院、市作协与梅州日报副刊部、县级文联(作协)、当地镇政府、村委会紧密协作,形成“多方配合、多级联动、多向发力”的格局,使活动的人员组织、现场布置、后勤保障、媒体宣传等各环节工作严丝合缝,有条不紊推进。
效能化服务扩大活动影响
市客家文学院、市作协充分发挥文学系统的组织优势,坚持以标准化和效能化要求开展文学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得到学习强国、南方日报、南方+、羊城晚报、羊城派、梅州日报、掌上梅州、腾讯、搜狐、新浪、网易等多家媒体的频繁报道,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2023年9月19日,在省作协召开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推进会暨广东文学志愿服务工作会议上,梅州市客家文学院院长、市作协主席陈柳金作了文学志愿服务经验交流发言;2025年8月13日,在省作协主办的全省市县(区)文学组织负责人培训班暨文学赋能“百千万工程”专题培训班上,梅州市作协常务副主席游文君作了文学赋能“百千万工程”志愿服务经验交流发言。市作协副主席缪德良2021年被评为中国好人、广东好人,2022年被评为广东省最美志愿者,广东省文艺志愿者先进个人、首届广东优秀点灯人,被省作协授予“2022—2023年度文学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缪德良曾担任五华县作协主席16年,1991年起从事文学志愿活动。义务为山区学生上写作课73场,受众累计8550人次;组织各类活动100多??;向山区学生赠送个人著作23000多册。2022年策划了“五华县革命老区文学播种行动”,被中国作协评为文学志愿服务示范性重点扶持项目。缪德良走遍全县各山乡,累计行程2000多公里;举办文学志愿活动12场,直接受益1843人。詹伟丽为市作协秘书长,多年来积极投身文学志愿服务工作,当好写作讲堂“辅导员”、文学志愿“服务员”、校园文学“指导员”。2023年9月,连续五个月到梅江区桂林小学开展每月一次的“写作讲堂”系列讲座,将“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有机结合起来;2024年6月,到丰顺县汤西中心小学作题为《用字如画——生态叙事的绘景艺术》专题讲座。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广东省青少年生态文学创作大赛,指导参赛的8篇作品荣获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五个优秀奖;2025年6月和8月,分别到兴宁市叶塘镇、蕉岭县北寨镇开展“百千万工程”和“大自然就在身边”文学志愿活动。此外,詹伟丽事无巨细抓好各项文学志愿活动各环节工作,体现出甘愿付出、勇于担当的精神,确保了文学志愿服务活动的成效。
市客家文学院、市作协充分利用梅州当地资源,把生态元素、文化元素、乡村元素等应用到志愿服务中,推动形成向上向善、刚健质朴的社会文明新风尚,推动“百千万工程”的深度传播与广泛社会参与,为梅州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动能,为推动文化强市建设贡献文学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