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ei茶官方app,全国茶楼信息网,唐人阁论坛(品茶),楼凤网兼职平台入口

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自定义类别 >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 > 专家发言

梁鸿鹰:大湾区文学建设及实现途径

更新时间:2019-07-24 作者: 梁鸿鹰来源:广东作家网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当代大湾区文学的未来构想和实现路径值得认真思考。

抓住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大湾区不只是地理方位赋予的,从未来发展来讲,大湾区将来的目标是要建设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使之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区,以富于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此,需要搭建起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的平台,让大湾区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地区。这些前提为文学创作、文学工作提供的机遇在哪里?比如都市文学的生机,聚集新文学群体,科技科幻题材,“一带一路”赋予的题材优势,创新、合作推进的经济社会生活,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等等,必将为文学创作、文学工作开辟广阔空间。

探索大湾区丰厚的历史资源。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近处从明清时期开始,粤港澳就是一个中外交流、来往、贸易开展的重要场地。大湾区可谓饱经历史沧桑,鸦片战争腥风血雨,三元里抗英如火如荼,广东人民奋而宣布反清独立。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东咨议局举行宣誓就职典礼,就任非常大总统。毛泽东曾经在广东主编《政治周报》。广东是国内大革命的重要发生地,古代历史、红色资源、改革开放资源,都会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依托。

挖掘中外文化交流资源,揭开西风东渐,外域文化的面纱,寻找交流碰撞对大湾区的影响,打开文学面向世界文化的窗口,更开放地面向创新创造,让那些丰富的国际文化经验交互融合,于差异中不断认识自己,丰富自己,开拓自己。梳理呈现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传统与资源,守正创新,站在未来的高度,探讨大湾区对中国未来文化意味着什么,如何为中国文学和文化提供新的活力。在相互激发中,看到别人的特点,找到自己的优势,也意识到自己的弱项,取长补短。

强化大湾区文学共建的内涵和标志性意义。强化地域的联系性的同时,立足粤港澳历史现实,明确大湾区文学的标志性品格品质和品相。在相互探讨中,扩大国际文学版图,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的文学高地。缔造世界级城市群文学发展的“湾区典范”需要宣传、文化、社团、高校、研究机构协力,需要视野的充分打开,重新审视自身的长处,加强文学创作宏观研究指导,提高粤港澳大湾区重大主题、重大题材文学创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共同努力建设联系广泛、充满活力、合作共赢、成果丰硕的文学合作联盟。 ??

(作者为《文艺报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