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标题
内容
颁给人类鲜活的心灵!第十六、十七届“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颁奖典礼举办
更新时间:2025-09-10 作者:戴雪晴来源:南方+
近日,第十六、十七届“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颁奖典礼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广东文学馆举行,印度裔英国诗人巴努·卡皮尔(Bhanu Kapil)与北马其顿诗人尼古拉·马兹洛夫(Nikola Madzirov)分别获得这一殊荣。
颁奖典礼现场,著名诗人、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通讯院士、洪都拉斯语言学院正式院士罗兰多·卡坦,著名诗人、智利圣地亚哥国际诗歌节主席哈维尔·亚萨孔多尔,哥伦比亚著名诗人李戈,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著名诗人、翻译家、《世界文学》原主编高兴,著名诗人、澳门大学教授、翻译家姚风,著名诗人、翻译家、中国社科院学者戴潍娜与广州一百多位诗人、作家、读者济济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诗歌盛事。
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诗歌奖之一
“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是由著名诗人黄礼孩于2005年创办的中国民间诗歌奖项,每年评选一次,致力于发掘和表彰具有精神深度与语言创造力的诗人,为中外诗歌交流搭建起坚实的桥梁,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诗歌奖之一。
有意思的是,2011年4月,“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授予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半年之后,他荣膺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也因此为世人所知。
第十六届“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授予英国诗人巴努·卡皮尔。尽管卡皮尔是艾略特诗歌奖的获得者、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研究员,在英国享有极高的声望,但在中国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黄礼孩希望,通过这个奖项,把她带入汉语诗歌的视野中。在他看来,巴努·卡皮尔是一位实验气质浓郁,具有国际视野及对社会议题有着深切关注的诗人。她的作品跨越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多种文体,创造了多重的精神领域,目的是揭示了生活中作为碎片存在的轨迹与记忆、裂痕和暴力、抵达与未抵达,从而去跨越文明的藩篱?!翱ㄆざ且桓鲎肺实氖?,也是一名真诚的诗人,其深刻的思想见解,以诗歌见证了时代的动荡,触及了社会的良知与意识?!?/span>
巴努·卡皮尔通过视频发表获奖感言,她说:“诗歌是由地球上来自不同经纬度的人们,用他们编织着清晨、正午和夜晚的双手共同写就的。在每一个国家,人们都在歌唱、书写、铭记诗歌。更重要的是,碎片化的书写也是连接碎片的工作,是一种充满能量的疗愈方式?!?/span>
让过去的声音穿过当下的蛛网
第十七届“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授予北马其顿诗人尼古拉·马兹洛夫,黄礼孩表示,尼古拉·马兹洛夫的诗歌深植于巴尔干半岛记忆沃土,越过历史的废墟与文化的裂隙,走出时代迷雾,为人们重新去理解伤痛、希望与人性提供新的灯塔之光?!奥碜嚷宸蚨陨肀呤挛锏墓刈⒂攵允澜绲牟t望,令他在交付自己时,又拥有不可让渡的感官经验。他的写作守护着人与人之间的光芒,那灰烬深处是不灭的诗歌火种?!?/span>
尼古拉·马兹洛夫为北马其顿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译者,他的诗继承了自米沃什、赫伯特、蒲巴、扎加耶夫斯基以来的东欧诗歌传统,被誉为“东欧诗歌二十一世纪的重要声音”。尼古拉·马兹洛夫介绍,他写作时,偶尔感觉像是过去的声音穿过当下的蛛网,小心翼翼不去撕裂它?!靶聪履切┌樗婺闵?、通过每一次新的讲述重塑的诗文,如同痛苦地将它铭刻进你的骨骼?!栌肴恕す适杞薄煳易呦虼视锏纳罹?,它滋养着寂静的绿植和树木的根系。被写下的词语,如同被抛入新的现实深井的游鱼——它们的旋转保持着水域的洁净。”
将奖项颁给人类鲜活的心灵
据了解,“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一直坚持通过颁奖典礼、诗集出版、诗歌民谣创作、诗人肖像绘画、现代舞演绎、影像创作及雕塑奖杯设计等形式,推动诗歌与艺术结合,从而推介诗人及其作品为大众所认识。智利圣地亚哥国际诗歌节主席哈维尔·亚萨孔多尔评价称,“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的颁奖仪式及向诗人提供的平台,令获奖诗人不但赢得诗歌的荣光,获得足够的尊重,还把诗人的作品进行最大化的传播,尤为难得。
本次颁奖现场以广州童谣开始,营造出一种纯粹的氛围。广东文学馆五楼的阅读空间,不规则的建筑设计,柔和的光线,跃动的身影,感性的声线,让岭南文化的温婉与世界诗歌的辽阔相得益彰。钢琴、小提琴、吉他、口琴等多种艺术形态与诗歌融为一体。黄礼孩、高兴、杨克、姚风等中国诗人与来自北马其顿、洪都拉斯、秘鲁、哥伦比亚等各国诗人的同台朗诵,邀请全场观众进入诗的海洋。
黄礼孩坦言,20年前举办这个诗歌奖,源于一个朴素的想法——与世界上伟大的心灵对话。后来,这个诗歌奖拓展了汉语诗歌的边界和途径,走得更远?!霸谀戏?,我们依然怀着激情投身到诗歌永不熄灭的梦想中去?!栌肴恕す适杞薄蝗缂韧侔?,将奖项颁给人类鲜活的心灵、颁给时间,颁给理想,颁给语言带来的希望?!?/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