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ei茶官方app,全国茶楼信息网,唐人阁论坛(品茶),楼凤网兼职平台入口

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于虫鸣绿意中聆听“大地生长”:诗人江非新书首发式在穗举办

更新时间:2025-08-25 作者:熊安娜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我从11岁开始写诗,至今40年,写了十几本诗集。”绿意掩映的湾区书屋中,诗人江非笑谈:“可这么正式的新书分享会,倒真是头一回?!?/span>

微信图片_20250825145547_252.jpg

8月23日晚,《大地为万物彻夜生长》首发式在珠江公园湾区书屋举办。围绕诗集中“动物”与“劳作”两大创作主题,江非与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作协主席谢有顺及诗人黄礼孩展开对谈,分享创作背后的生命体验与诗学思考。

《大地为万物彻夜生长》精选了江非141首诗歌,分为“好的邻居”“柴木与斧柄”“剩余之物”三辑。在对故乡、自然、劳作的咏叹中,他不断重返乡愁,叩问来处与归途。

“我们这一代人终于老了”,与同为70后的好友围坐谈诗,江非不禁感慨:“我们是活了一定的年岁的人,有些东西我们经历了就忘记了,有些东西我们仍念念不忘?!?/span>

活动现场,编辑王璠朗诵《一只白鸡》:

一只白鸡融身于另一种类同的物体/想起它向远处踱去/在关涉着别处的生活

谈及诗歌中对动物的关注,江非说:“这些都是我在山东老家常见的动物,它们构成了我幼年经验非常重要的部分。”江非坚持一种“生命的诗学”,在他看来,诗歌应 “看到生命如何存在、如何与时间搏斗,获得一种对生命触摸性的感受”。他在创作中聚焦人与自然、人与天然、人与偶然、人与果然四个维度,通过对动物的观察,探讨“人与天然”的关系。

“我庆幸自己是诗歌的读者”,谢有顺表示,在算法将人数据化的时代,“葆有一份诗心”能够打开我们对世界的想象。他指出,江非用诗歌重新擦亮那些俗常而平凡、长期被遮蔽的事物,使其成为一种尖锐又柔软的存在。诗歌的本质,就是将对生活和自然的触觉带回来。

虫鸣在侧,现场读者手捧诗集,朗诵《一个卖柴的人》:

他坐在柴捆上/有一支烟/有一个故事,一段记忆,一个女人/他已经不爱

江非将人与自然的关联概括为四个阶段,举例而言,李白的诗是“对原野的沉思”,王维的诗是“对旷野的沉思”,陶渊明的诗是“对田野的沉思”,当下我们则处于“对景观的沉思”。

在他看来,“劳作是时间爆破的形式,从中能够看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拔以谑忻栊戳诵矶辔以斡牍睦投峭ü庑├妥鞯南附诘玫搅苏箍??!?/span>

黄礼孩说,江非的诗歌“唤醒了我的童年记忆,他用语言复活了大地上的这些动物、事物,令我对熟悉的地方产生一种另外的想象?!彼匾淦鹕偈痹诩蚁缧煳帕璩克牡闶崭钕忝┑南囊埂坝掷溆种赜侄?,那滋味真是忘不了,但我至今记得旷野上晶莹的那抹下弦月?!?/span>

黄礼孩认为,诗歌的意义就在于唤醒——唤醒遥远的过去或是将来,带你抵达那个未曾去过的世界。

谢有顺强调,在江非的诗中,劳作已从年少苦役变成生命呈现的方式?!拔拿鞑欢系亟颐堑纳娓丛踊忠欢匣氐郊虻テ铀氐淖刺?,劳动是对生存最好的简化”,他说,诗使我们不断迫近我们生命原初的感觉。

分享会最后,江非向读者朗诵他的《一首诗》:

它只是让我感到了/人活着/人希望/人在孤独中相爱

“这本书的书名中隐含着一个悖论,”江非分享道,“‘万物生长’是空间生长,而‘大地生长’却是衰老式的时间生长?!?/span>

谈到创作的本质,他说:“写作只关乎你对生命的理解。不论时代如何变化,我始终是在‘世界’之中生活,并不断回应那些根本的追问——‘我是谁?我应该是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