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ei茶官方app,全国茶楼信息网,唐人阁论坛(品茶),楼凤网兼职平台入口

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专题 > 新大众文艺观察 > 评论

“人人都是评论家”已成为一种新常态

更新时间:2025-04-23 作者:周思明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新技术不仅改变了文艺创作的方式,也对文艺评论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背景下,文艺评论呈现出了大众化、分众化、互动性、自由性等诸多特点,可谓众声喧哗、争奇斗妍。伴随大数据、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的发展,文艺评论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演变。

不少文艺作品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和技术创新,对文艺评论也提出了更新文艺理论和审美策略的要求;文艺评论主体变得更加多元化,包括职业和专业评论家、自媒体人、用户观众等。

同时,文艺评论的载体和传播形式也变得丰富立体,社交媒体、组织传播、社群传播等多种方式并存,使得文艺评论能够更广泛地覆盖不同的受众群体。这打破了文艺评论僵滞格局,给文艺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网络文艺评论的特征是即时传输,几乎达到了同步品鉴与同步反馈的程度,而且具有强互动性和可参与性,形成了一种黏合性非常强的粉丝圈。其评论主体是匿名的普通网友,形成了未加约束的大众文艺评论,形成了“人人都是评论家”的新常态。

网络文艺评论充分借助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协作,“阅读”更大规模数量的文艺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评论对象。在此过程中,网络文艺评论对于引导网络文艺创作者的写作方向和社会大众的网络审美情趣发挥着自由、直接的引导作用,是对传统文艺评论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构建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体系,从而在重塑中国文化形象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网络文艺评论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其不足也在所难免,比如缺乏文体自觉,即兴发表意见,甚至变成个人情绪发泄,未经严格专业训练的网络文艺评论写作的文体分析与概括往往不够准确,缺乏应有的理论力度和批评识见。

因此,部分评论文字的观点不够公允,深度不足,缺乏见地,影响了网络评论的说服力和公信力,甚至偏离了文艺评论的本质。

无论是传统文艺评论或网络文艺评论,都要守住“底线”,架设“高线”,提升“上线”。不仅要坚守良知立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鞭挞假、恶、丑作品和现象,做好“剜烂苹果”的工作,还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文艺创作弘扬真善美,为新时代文艺发展勘误引航。

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可使文艺评论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际批评效果,通过相互学习和彼此赋能,共同推动文艺评论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