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标题
内容
向欣:与时代同频共振,以文学书写人民史诗
更新时间:2025-03-31 作者:影子来源:《南方》杂志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近年来,在南粤大地,文学的热土正翻涌着澎湃春潮——广东文学精品佳作不断涌现,“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广东文学馆”文化地标巍然矗立,岭南文脉的当代传承者,正以“千帆竞发春潮涌”的壮阔姿态,书写着文学粤军的崭新篇章。
站在文化强省建设的新坐标上,广东文学将如何擘画未来?如何锻造更多“破圈”精品?又怎样以文学力量激活“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乡村振兴密码?广东省作家协会(以下简称“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向欣接受了《南方》杂志记者专访。
文学创作引领,顶层设计赋能
《南方》杂志:未来,省作协如何进一步精准聚焦时代主题,打造更多“破圈”的精品力作?
向欣:今后一个时期,省作协将构建新时代广东文学高质量发展“1+2+3+N”工作体系。其中,“1”即贯穿一条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即履行两项主责主业:增强作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团结引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抓好文学精品创作,以高质量文学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即推进“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癗”即推动N个文学工作项目。
省作协将坚持成果与人才并重、作品与环境共建,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文学精品,以高质量创作为文化强省建设赋能。倡导作家紧扣时代主题,扎根人民生活,深挖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百千万工程”等题材,全景呈现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彰显文学“母本”价值。启动“新时代广东文学金鼎计划”,聚焦现实题材创作,扶持网络文学精品,推动影视、动漫、有声等IP转化,实现优秀作品影响力最大化,助力网文“出?!?。
《南方》杂志:针对当前人工智能对传统文学业态的冲击,省作协在顶层设计上,如何引导作家适应新技术发展,探索文学创作的新路径,激发文学创新活力?
向欣:从ChatGPT到Sora,再到DeepSeek,AI赛道持续引发热议。AI代替的是笔,还是思想?文学会被AI取代?下定论尚早。AI虽能学习、模仿、创造,威胁到了某些独创性不高、相对模式化的文学创作,却难以触及宏大事件、幽微人性与独创性表达??煞⒒悠洹蚌笥阈вΑ?,推动广东文学突破:一是创新,以广东特色语言提升吸引力;二是深入生活,捕捉现实细节,挖掘AI难以获取的文学素材,生动展现时代精神。
文学非竞赛,而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随传播媒介演进而发展。正如北宋思想家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亦道:“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钡莱鲎骷页跣?。省作协必须肩负文学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与时代同频共振,书写人民史诗,孕育时代经典,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书“写”乡村,文学赋能“百千万工程”
《南方》杂志:省作协如何继续挖掘乡村发展中的生动故事与典型人物,更深入助力“百千万工程”?
向欣:省作协积极挖掘文学资源、拓展社会力量,推动城乡精神文明与文学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形成助力“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的合力,带动全省文学精品创作。
一是扶持精品力作。参与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遴选优秀主题文学作品提供跟踪指导。二是深化主题采风。组织骨干作家深入乡村,开展“新时代山乡巨变”主题创作。借助中山“小康样本”创作实践基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汕尾报告文学创作基地、始兴生态文学创作基地等平台,开展主题采访、创作与征文活动。三是壮大大众文学队伍。现阶段,广东文学呈现出作家、农民、农民工融合创作的独特景象。作协将采取“结对子、种文化”形式,深入基层开展文学辅导?;龀?、培养一批有潜力的农民作家,用原汁原味的百姓生活书写一部部新时代的新农村大戏。
从云端到身边,文学惠民与服务创新
《南方》杂志:未来省作协如何进一步创新文学志愿服务形式,扩大文学惠民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向欣:省作协高度重视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提升公共文学服务水平,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策划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学服务活动。目前,在全省建立16支文学志愿服务队伍、扶持25个基层志愿服务项目,指导全省开展文学志愿活动超过400场,通过线上线下参加志愿活动达到200多万人次。今后,我们面向基层,将继续组织“红色文学轻骑兵”等文学志愿活动。面向青少年,组织“科普作家进校园”系列活动。
《南方》杂志:针对基层文学爱好者的培训,省作协有哪些具体的计划和资源投入,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向欣:我们将紧紧围绕“做人的工作”,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培养新时代文学人才队伍的强大力量。一是改进会员发展工作?;嵩狈⒄构ぷ飨蚧闱阈毕蛲庋由欤┐笪难瞬诺姆⑾钟胙“畏段?,将自由撰稿人、自媒体写作者以及快递、家政、工矿企业等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文学新人吸纳为会员。创新团结联络服务作家的方式方法,加强新文学组织、新文学群体团结引领。二是常态化举办“作家活动周”。邀请基层作家、港澳作家、新会员等“回家”共叙文学佳话、共商文学发展,加强“文学一家人”的情感联结。三是强化文学创作培训。每年组织一期省作协新会员培训班,适时举办各类文学体裁创作培训班。
从湾区到世界,文学枢纽的平台建设
《南方》杂志: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已成立,未来在加强联盟内部合作,整合资源、打造文学品牌方面有哪些计划?
向欣:我们将打造“文汇湾区”工程,推动大湾区文学融合创新。携手港澳共建一流人文湾区,建立先进的文学合作机制。联合紫荆文化集团、省出版集团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港澳作家作品出版扶持计划”项目。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打造成为粤港澳三地文学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联合长三角文学发展联盟主办“长三角·大湾区文学周”活动??埂按笸迩难Х⒄垢攀觥笨翁庋芯俊W橹粮郯拇笸迩难П驶?。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组织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生诗歌季活动。联合东莞市委宣传部、樟木头镇党委政府在东莞市樟木头官仓社区建设“中国作家第一村”实体村落,吸收港澳作家成为作家村的“村民”。将优秀的港澳青年作家纳入第三批青年文学粤军创作扶持计划,实行结对指导。
《南方》杂志:在推动广东文学走向世界方面,除了已在多国出版广东文学精选集,后续还有哪些国际合作项目和推广计划?
向欣:文学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是推进文明对话、增进互信友谊的重要纽带。我们将启动“新时代广东文学海丝计划”,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圈,探索建立与东南亚国家(地区)文学机构的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拓展与世界华文作家交流合作。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密集的资源优势,探索建立海内外作家驻校制度,加强同高水平的国外汉学家互动,加大对大湾区作家作品译介力度。承办中国作协“东盟青年作家中国行”活动。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写作计划”,邀请若干优秀国外作家来粤港澳大湾区生活创作。
《南方》杂志:如何利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资源优势,搭建文学交流平台,培养文学对外交流人才,提升广东文学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向欣:近年来,省作协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从全国大格局中谋划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工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新高地。我们将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时有关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琴澳居民“心联通”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开阔胸襟、高远眼界、创新思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发展。?
一是推进“硬联通”,打造文学合作新平台。加强粤港澳三地文学设施联通合作,依托“文学+科技”的融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发挥“1+1+1>3”的作用,让文学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二是推进“软联通”,构建工作新机制。携手港澳共建一流人文湾区,建立文学合作机制,推动文学界融合创新,指导全省各地作协做好文学交流工作,打造“大湾区作家之家”。三是推进“心联通”,营造交流新家园。围绕“一点两地”定位,携手港澳文学界,团结组织好广东省作协4685名会员、香港作联400名会员、澳门笔会100名会员,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守望相助共画培根铸魂的“同心圆”,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