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标题
内容
倾力续写新时代新征程广东文学答卷
更新时间:2025-02-24 作者:吴波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2月20日至22日,广东省作家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省作协在团结奋进新征程中凝聚磅礴力量,在打造精品力作中努力出新出彩,推动全省文学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强有力的“文学粤军”越来越壮大。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中国作协会员839人,省作协会员4685人,各地级以上市作协、省作协各分会会员12832人,省网络作协会员558人,省小作家协会会员4826人。
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8月召开广东省作家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以来,省作协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在中国作协的指导下,省作协团结带领全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肩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团结奋进新征程中凝聚磅礴力量,在打造精品力作中努力出新出彩,在改革机制优化环境中不懈追寻探索,推动全省文学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浓墨重彩书写广东故事的“新篇章”
省作协抓好文学创作这一主责主业,积极引导作家胸怀“国之大者”,讲好中国故事、时代故事、广东故事,用跟得上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反映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挥文学引领风尚、催人奋进的独特作用。
一是全面布局精品创作。过去的5年,先后召开全省长篇小说创作推进会、全省长篇报告文学创作推进会、全省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全省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广东省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等,研究、部署全省重点题材文学创作,形成“策划一批、创作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确定2019年度广东重大现实与历史题材、2020年广东重大现实题材和红色题材、2021年度重点作品创作扶持选题、广东省青年作家创作资金扶持选题、广东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精品、广东“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点风物”主题文学创作项目、广东“新时代山乡巨变”题材作品等120多个,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二是组织重大主题创作。开展“改革开放再出发”作家深扎创作活动,作家深扎创作周期为3年。陈继明长篇小说《平安批》、熊育群长篇小说《金墟》、吴君长篇小说《同乐街》、杨黎光长篇小说《寻》、王哲珠长篇小说《玉色》相继出版。深扎相关作品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分别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第二批项目、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取得显著成效。组织建党百年主题创作,推出大型报告文学《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四卷,100万字),组织全省创作党史题材作品155部。组织“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民生工程文学创作,完成94部(篇)作品,创作成果结集为《幸福滋味——广东“三项民生工程”文学作品集》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按竺滥显?,文明广东”主题创作,有关文学作品结集为《时代的追光者——大美南粤人物志》由花城出版社出版。配合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集中优势资源,全过程扶持优秀文学作品,为精品力作出炉加压赋能?;贫难А白叱鋈ァ保直鹩扇毡?、英国、意大利出版社出版广东文学精选集。
三是加强创作激励引导。先后组织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第四届广东省德艺双馨中青年作家文艺家、第十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文学类)等评选活动。广东作家积极参加全国各类文学评奖活动,赢得系列荣誉。主要包括:曾平标报告文学《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获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陈继明长篇小说《平安批》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蔡东短篇小说《月光下》、葛亮中篇小说《飞发》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冯娜诗集《无数灯火选中的夜》获第十二届(2016—2019)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胡永红小说《上学谣》、吴岩科幻文学《中国轨道号》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海漄中篇小说《时空画师》获2023雨果奖等。葛亮长篇小说《燕食记》、魏微长篇小说《烟霞里》入选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10部提名作品。
用心用情搭建文学惠民的“大舞台”
省作协紧扣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原则,把创作采风、锤炼品格与服务基层群众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惠民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受到广泛好评。
一是建设广东文学馆。省作协积极配合省代建局、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建三局华南公司等单位,高水平建设省级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广东文学馆,认真抓好各阶段建设任务和展陈大纲、展陈设计方案编纂工作。共征集到包括鲁迅、欧阳山、黄谷柳、蒲风、于逢等174位作家或其家属捐赠或提供的藏品59961件,包括蒲风日记、欧阳山、秦牧手稿及巴金、路遥信函等珍贵文献。2024年4月28日,广东文学馆正式启用运营,迄今接待参观近60万人次。广东文学馆当选全国文学馆联盟理事会理事长单位。
二是“深入生活”形成机制。为作家深入生活提供组织便利,分别开展“文学进校园”活动、“红色文学轻骑兵”文学惠民活动、广东“新时代山乡巨变”暨文学赋能乡村振兴“十百千万”工程主题采风活动、“新时代的春天故事”“新时代山乡巨变”主题采风活动等。为作家深入生活搭建优质载体,在深圳前海设立中国作家和广东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
三是加强文学培训和文学惠民工作。组织鲁迅文学院广东作家研修班、加强新文学组织和新文学群体职业道德建设培训班、全省自由职业人员理论研讨班等。联合省文明办等举办岭南童谣征集传唱活动,联合省关工委等举办广东省少年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活动,成为校园德育活动品牌。举办“潮起珠江 风华文章——广东文学七十年”经典作品赏析会。组织“送文学精品到基层”文化惠民活动,向全省各地市作协、大中小学、农家书屋、山区、工厂等赠送4万余册文学图书。承办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作家馆”广东主宾省活动,展出广东作家创作的精品图书123部。在全省建立16支文学志愿服务队伍、扶持25个基层志愿服务项目,组织“文学服务群众”进公园、进学校、进警营、进企业、进乡村主题志愿活动等40多场,指导全省开展文学志愿活动超过400场,通过线上线下参加志愿活动达到200多万人次。
携手并进打造湾区文学的“新高地”
省作协认真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围绕“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扭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领域、狠抓贯彻落实,探索构建大湾区文学机制创新,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新高地。2019年,由省作协发起,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常务委员会由省作协、香港作家联会、澳门笔会组成,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联席会议由省作协、香港作家联会、澳门笔会、澳门二龙喉诗友会、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市作家协会组成,澳门基金会为联盟支持单位。
2020年,创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致力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高地,加强文学理论研究,推荐优秀作家作品,入选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2022年)”新刊类入库期刊。连续主办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活动,形成品牌效应,其中第四届活动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高质量发展论坛”及论坛评论篇、影视融合篇等,广受好评。
还先后组织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创作座谈会、粤港澳大湾区儿童文学高峰论坛、“国际化视野下粤港澳大湾区网络文学发展”对话、“粤港澳大湾区批评新力量”对话、粤港澳大湾区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长三角·大湾区文学周”等活动,加强文学交流互鉴。近年来,大力扶持新时代湾区文学代表作,先后确定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精品创作选题扶持17个。举办“大湾区文学新浪潮”广东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粤港澳大湾区作家作品系列研讨会、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创作座谈会等,推介了20名大湾区作家作品。
守正创新建设和谐温馨的“作家之家”
省作协大力落实深化改革方案,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加快推进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服务方式改革,切实转变职能、增强组织活力,不断加强作协自身建设。
一是优化作协组织建设。调整优化机关党委(人事部)、办公室职能,设立社会联络部,统筹设立广东文学馆(广东文学院、《作品》杂志社)。深化文学创作职称改革,修订出台《广东省艺术专业人员文学创作类别职称评价标准条件》。组织“广东文学名家影像拍摄”工作,定期举办省作协新会员培训班、“作家活动周”活动。
二是大力打造“文学粤军”。紧扣“做人的工作”,建设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服务三支队伍,打造堪当重任的“文学粤军”。抓好国家文化英才、“广东特支计划”等重大工程文学人才遴选培养工作。实施两批“广东青年文学粤军创作扶持计划”,在全省遴选新锐作家,打造青年作家百人方阵,并实行“名家导师制”,邀请全国著名作家、评论家或名刊名编作为导师,对青年作家进行结对指导。
积极组织文学评论家跟踪研究评析当代作家作品,组织包括广东重点作家作品系列研讨会等在内的100多名作家作品研讨会,积极推介优秀作家作品。高度重视老一辈作家文学创作回顾研究与宣传,组织“萧殷文艺思想和中国文学话语与叙事体系构建”萧殷学术研讨会暨《萧殷全集》新书发布会、秦牧先生诞辰104周年纪念活动“回望、继承与超越——秦牧文学成就研讨会”、陈残云学术研讨会等。聘定全省12位著名文学评论家为省作协第二届签约文学评论家。精心做好会员发展工作,迄今全省共有中国作协会员839人,省作协会员4685人,各地级以上市作协、省作协各分会会员12832人,省网络作协会员558人,省小作家协会会员4826人。
三是构建协同工作格局。在巩固与内蒙古作协“结对子”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与四川省作协签订关于传承书写东坡文化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新疆文联(作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作协)签订文化润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多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