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ei茶官方app,全国茶楼信息网,唐人阁论坛(品茶),楼凤网兼职平台入口

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专题 > 广东省作家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 > 工作回顾

儿童文学:关注本土与世界、虚构与现实呈现亮点

——“广东文学这五年”系列报道

更新时间:2025-02-17 作者:?洪艳来源:广东文坛


微信图片_20250217151645_副本.jpg

?2020年11月19日至21日,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2020年年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儿童文学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资料图片)

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儿童文学市场的不断扩大,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为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和独特的社会经济环境。2019—2023年,广东儿童文学从创作成果、文体探索、作家队伍、地域文化、出版推广及国际交流等多个维度,展现出了蓬勃生机与独特魅力。广东儿童文学的这五年,不仅保持了多元化的创作风格,还在文化传承、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涌现出一大批知名作家,产出的作品深受儿童喜爱,获奖层级和数量逐年递增,为广东乃至全国儿童文学发展繁荣贡献了重要力量。广东儿童文学在本土与世界、虚构与现实的对撞融合中,呈现了多处亮点,以闪着光的童年步履迈入一个新的荣光时代。

一、地域文化与作家情感

广东儿童文学作家以丰富的情感结构链接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将地域特色、民俗风情、童年经验融入作品中。这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感,还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结合这五年,广东儿童文学的发展态势,从地域文化的特异性上看,正在生成以地域为界的儿童文学作家群。例如以陈子典、胡永红等为代表的广州作家群,以陈诗哥、郝周等为代表的深圳作家群,以洪永争、晓雷等为代表的佛山作家群,以陈华清、苏展等为代表的湛江作家群,以一苇、谢莲秀等为代表的东莞作家群,以钟秋苹、风晓樱寒等为代表的江门作家群等,联动着港澳儿童文学,逐步构建起大湾区儿童文学繁荣发展的共同体。

一是岭南文化的亲和态。

从地域文化出发的儿童文学作品,天然地具备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洪永争继《摇啊摇,疍家船》获第二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最高奖“青铜奖”,《浮家》获首届“小十月”文学奖小说组金奖后,他将《船儿归》《月亮坡》《疍家船下水如天》《水岸之间》《耳朵里的怪声音》等组合形成“疍家”为标志的创作体系,集中展现广东疍家文化的独特风情和人文底蕴。

谢莲秀、香杰新合著的《东江谣》作为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文学类)获奖作品,是一部融合岭南水乡客家文化元素与龙舟民俗、民间风物的长篇儿童小说。作品以古老的东江下游东莞水乡为背景,以儿童视角展现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的发展、变迁与冲突。作者呈现东江源头及沿岸的生态之美、民俗之美及人文之美,期盼帮助少年儿童建立家园意识和生态环保意识,传承和守护好优秀的民族文化根脉。

陈华清继《海边珊瑚屋》《走出孤岛》《七彩珊瑚》后,推出的儿童生态题材小说《鹭舞红树林》,入选中国生态小说榜单(全国仅十部/篇)。作品以少年陈涛涛回乡见闻为线索,以推理小说的典型叙事方式,讲述祖孙三代海岛人保护红树林及海洋生态的感人故事。作品以湛江的地理环境、地方民俗和人文历史为依托,展现中国南海之滨的“红树林精神”,及其精神内核所生发出的生活之美、自然之美、生命之美。

二是童年经验的情怀性。

童年经验由人最初的自我意识、思想情感积淀而成。广东儿童文学作家群体构成是多元的,要表现审美情感的内核对真善美的追求,童年经验便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反映童年经验的作品常在“成人—儿童”“过去—现在”两种视角与时态中展开多维度叙述,正是这兼合双重时空的叙事艺术,将作家归置于“现在”“过去”中袒露出别样的情怀。

郝周的《牛背上的白鹭鸟》荣获俄罗斯“图书印象”(Image of the Book)奖·插画奖。作品以10岁女孩桂儿与生产队里的耕?!袄侠酢敝涞那橐?,铺展出特殊年代里一个女孩的成长故事。作者试图通过历史典型事件遮蔽下,肯定人性善良给予儿童心灵的滋养。作品借由桂儿的视角,回望上世纪60年代关于饥饿的集体记忆,以去英雄化的形象与隐藏崇高的内模仿,拉近人物与读者的距离,凸显作者独具匠心的书写功力与为文品格。《白禾》以乡村男孩白禾的成长为主线,以亲情、友情铺展出多条副线,让我们看到幼年失明、童年失怙的盲童,如何在人间冷暖中逐渐长出一颗明亮而温暖的心。

陈子典的《新广府童谣》《陈子典儿歌300首》,从幼儿的兴趣入手,选择具有时代感和粤味的题材,以轻快明朗的方式,展现岭南民俗风情、城市新貌、儿童生活。作者始终紧跟新时代步伐,反映新时代发展面貌,将横跨珠江的条条大桥、广州塔等组合构建新的童年经验。饶远的《童话点亮人生》(3卷本),从童话、童诗的文体探索中,从儿童文学创作历程和儿童文学培训经历中,展现出可贵的童年经验和作家情怀。他的创作以儿童视角的想象,展现童趣之美,传递真与善的正向能量。耿立继《时光的脚丫》之后的《星星的脚步》《银河的礼物》等儿童诗集,将童年经验中的纯真、率真、幻想、欢愉尽数入诗。他以童诗的写作意趣达成文字和图画的双重美学韵味,在童年往事深处,由己及人地与当代小读者形成情感共振,引领小读者感受世态人心、传统文化和自然变化的魅力。

三是情感叙事的时代性。

任何一种美好价值落实到儿童文学作品中,都需要在具体的时代条件下做周详的辨析和妥帖的安顿。儿童文学作家关涉地域文化所承担的责任、所生发的情感,会为少年儿童开掘出多维的生态空间和精神空间;也会促使地域文化写作从儿童本位出发,引领儿童发现自我、发现家乡、发现中国、发现世界。新时代地域差异的价值性得以不断显现,广东儿童文学在贴合时代发展中,重新发现和发掘地域已然成为令人瞩目的亮点。

胡永红的《像你那样》作为聚焦乡村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少年小说。作品藉由少年视角,以“圆”的叙事结构和“一唱三叹”的叙述方式,以山区两所学校的人和事为镜像,再现中国农村基础教育几代乡村少年的迭代成长和乡村教师的传奇故事。该作品作为《上学谣》的姊妹篇,是作者走访粤西、河南、贵州、陕西等地基础上写成,以多重维度呈现乡村教育变迁的历程。从第一代教师的扫盲识字,到第二代教师的扎根乡村、回乡支教,再到第三代教师的锐意创新,生动展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教育理念的传承、碰撞与创新。在40年的时空对比中,将乡村的现实生活与师生的梦想进行交相辉映,体现了作家在奋进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华章中的社会使命和历史担当。

苏展的《最长的假期》作为典型的男童成长小说,在抗击疫情的现实背景中,将苏晓墨、叶城等男孩置于现实与网络的二维空间中,拓展了当代少年儿童成长空间的可能性。一是男孩的成长会在自主建构的“秘密社团”中寻求成长空间的成就感。二是“恶作剧男孩”的演变之路凸显出成长的心灵空间。《紫霞坡》以雷州半岛为故事背景,讲述因父爱疏离、奶奶宠溺的12岁“问题少年”甄小帅,回乡成长蜕变的故事。作者将“紫霞坡”这“一方水土”通过细腻的情境与情感,既呈现一个孩子动态的生长过程,又呈现新时期扶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力度和成效,还呈现新时代地方文化的动态化发展轨迹。

黎俊生的《特别的暑假》以粤西沿海小港村的少男少女为叙述视角,讲述海边少年自觉投身脱贫攻坚战,借暑假开展创造性劳动的故事。他将地域文化融入到独特的历史语境来构建小说的丰富内涵,并以此为依托呈现海边少年们“中国式童年”的成长光景?!渡倌辍俺恰背ぜ恰芬粤羰囟?、农民工子女为关注点,讲述乡村女孩阿红跟随务工父母进城,在城乡文化差异中感受到种种不适,继而在努力融入城市学习生活中培养集体荣誉感,收获友情和成长。黎俊生对于“成长小说”的把控,往往基于他紧紧跟随时代发展潮流,以地方文化的异质性和青少年亚文化的呈现构建作品主题,展现了广东新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姿态。

二、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蕴丰富的智慧和不可估量的价值,势必成为广东儿童文学繁荣发展的金矿。广东儿童文学面对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文化冲击,审慎地筛选、表现和传承其中优秀的成分,为当代儿童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起到护航的作用。在儿童文学领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既因缘于中国文化祖先崇拜的传统,又是中国文化获得表达的最基本机制。这种传统与机制将会为当代少年儿童了解中国文学的美学表达提供路径,也能显露广东儿童文学在体现中国现代化道路、彰显当代精神的特殊之处。

一是对民间文学的借鉴与新变。

中国民间文学资源丰富多彩,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童谣等,作为儿童文学的“改编”素材受到当代作家的青睐。

一苇的《中国故事·人间》《中国故事·万物》《中国故事·道路》获广东省第十届民间文艺著作奖。她在中国民间故事中披沙沥金十余载,立志要以现代化的讲述方式为中国孩子建一个“中国故事库”。她改写《聊斋志异》的《罗刹海市》(图画书),发掘到了两处独特象征:一是“罗刹国”,象征着黑白颠倒、以丑为美的人间世相,凝聚成一个“颠倒国”意象;另一个是“海市蜃楼”,象征缥缈、遥远的“理想世界”?!堵奚埠J小纷魑婕昂Q笤氐睦占?,在滑稽和反讽的美学风格中启发孩子发现、思考现实生活的复杂与多面性。而《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绘》包含了15个民间故事。该套书以图画强化主题,营造氛围、增补细节,生动完整地呈现故事。作者通过现代性的讲述,使得这些古老的故事既充盈趣味又富含深意,为当代少年儿童多侧面、多角度地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提供了中国传统美学体察万物之灵动的方法。

二是民间艺术的创造性表达。

对传统文化的汲取,必定与儿童文学作家作为创作个体的文学、文化、审美积淀密切相关。深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于儿童成长的效用,是广东儿童文学作家介入生活的重要职责,并以创作实践表征审美情态与时代责任。

岑孝贤的《雄狮少女》是国内第一本以舞狮为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作品以山清水秀的广东岭南小镇为故事背景,讲述一群少男少女在舞狮过程中成长、蜕变、闪光的故事;展现醒狮文化在跌宕起伏的时代风潮中的兴衰变迁,抒写醒狮人传承民俗文化、追求艺术之美的坚韧意志、从容心态和浩瀚心胸。作者在构建文本时,以传闻和梦境两种方式交替出现狮子传说。无论是梦境里古代神话的瑰丽魔幻,还是坊间传闻里的神秘灵异,都把雄狮作为精神图腾镶嵌在情节之中,陪伴着主人公步步向前、攀越高峰。

王溱的《岭南偶遇》同样以非遗项目“岭南杖头木偶”为媒介,展现广东少年儿童成长图景。该书讲述岭南杖头木偶学徒星仔的成长故事,展现他从练功偷懒到发自内心爱上这项技艺,再到开拓创新成为非遗传承人的成长历程。李时玥的《讲给孩子的非遗传承故事(11册)》紧扣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重大国策,选取花灯、绒花、风筝、毛猴、泥塑等11个非遗项目,以非遗传人为故事主角,从溯源、实操、欣赏三个角度进行讲述,梳理非遗项目传承脉络,传递工匠精神。

三是经典哲思的巧妙内嵌。

广东儿童文学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中,以大体量的创作和令人瞩目的获奖殊荣,让我们看到儿童文学创作接续古典“文学”与“文化”之脉的希望。

陈诗哥的《一个迷路时才遇到的国家和一群清醒时做梦的梦想家》大量吸纳民间故事的因子。他预设童话的隐含读者为0-99岁的“孩子”,借助想象将人类文化史中经典的故事、形象,变形为富于意味的隐喻,值得读者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反复咀嚼。在《国王的诗篇》中,一位诗人路过“我们”的国家,他以“沉醉”的状态被冠以“疯子”之名。他既像古希腊的行吟诗人,又有《理想国》中“诗人”的特质,更兼具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疯子”的诗性智慧。在《卖货郎的故事》里卖货郎将一个女妖的故事棒卖给了“我奶奶”,这个女妖的故事缀合在卖货郎的故事中,显出了中西民间故事对于其童话创作的影响。同时,女妖的故事里还潜藏着蒲松龄笔下、古希腊神话中女妖的灵犀,如她们的灵动、智慧与渴求爱等特质;也包涵了安徒生童话中的某种原型意味。

?三、作家培养与多方联动

这五年,在省委省政府、作协的关注支持下,广东儿童文学作家与社会各界进行多方联动,举办全省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粤港澳大湾区儿童文学高峰论坛、儿童文学作家研讨会,培养出了一大批儿童文学新锐作家,每年出版图书近百种。陈诗哥、慈琪、胡永红、袁博、陈华清、岑孝贤、何腾江、木也、寻麦、叶莹、钟秋苹等人就是其中较有影响力的代表。比如陈诗哥、慈琪的作品入选教育部统编版语文课本,郝周、陈华清的作品入选中宣部优秀出版工程等。陈诗哥、袁博、洪永争、陈华清、李碧梅、郝周、慈琪、杜梅、吴依薇、苏展、亚明、晓雷、谢莲秀、蒋双超等作家在获奖方面,涉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德国国际青少年图书馆白乌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寓言文学金骆驼奖、儿童文学金近奖、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曹文轩儿童文学奖、桂冠童书奖、《儿童文学》擂台赛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小十月文学奖、大鹏生态文学奖等数十个奖项。

一是作家创作风格的自觉探寻。

陈诗哥的创作从《童话之书》到《宇宙的另一边》再到《一个迷路时才遇到的国家和一群清醒时做梦的梦想家》,甚至《月光花园》《从前,有一只象》《从前,有一只皮球》《一句话的故事》以及“牛粪书”系列图画书等。他一直在有意识地尝试构建独属于他的童话美学体系。他的童话不是脱离现实而存在的虚妄形式,他以他的真实坦诚,将现实中的经历投影至童话,构建起的童话体系带有寓言特质,吸引读者潜入生活的内里不断挖掘生命的意义。

何腾江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构思运力,体现在系列独具岭南自然生态特色的自然散文书系上。他从早期的低幼儿歌、图画书中跳脱出来,立足文学和科普融合发展的跨学科立场,以叙事性与人文关怀贴近儿童的精神世界,使儿童获得成长力量?!段壹易≡诶字莅氲骸反印巴辍庇搿肮氏纭绷礁鑫?,以故乡“灵界村”为圆点,以雷州半岛为周长,辐射岭南大地,深情书写与虫子相处的少年经历,传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

二是创作与研究形成互动。

与广东儿童文学的创作繁荣和梯队承续略为不同,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的队伍正在生成,也正逐步与文学创作形成更和谐的互动。王俊康、李国伟等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不遗余力地推介作家新作。西篱从广东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和创作特色形成等方面,对《上学谣》《中国轨道号》及《升旗手》《第二十二张汇款单》等作品进行剖析。从精品创作的谋划、布局和推介角度总结近年广东儿童文学的成果,呼吁构建与新时代精神高度和思想境界相一致的批评话语体系。周思明侧重从史学的角度回望新中国以来广东儿童文学的发展,概括当代广东儿童文学创作的成就与不足,推举年青一代作家的作品,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马忠的儿童文学批评与研究善以问题意识拓展对作家作品的思考,对缺乏审美内涵的作品大胆发声,具有较强的启迪意义。

三是多平台的推广。

伴随广东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粤港澳大湾区儿童文学高峰论坛的召开,《少男少女》杂志在探索发展中,将《少男少女·小作家》成功转型为纯儿童文学期刊,以《广东儿童文学方阵》等栏目托举广东儿童文学,为作家创作、作品发表、批评研究构建了新平台、新阵地。

以《文艺报》为依托大显发展之态。仅以2021年为计,《文艺报》为广东儿童文学开拓平台,展现广东儿童文学实力,扩大广东儿童文学在全国的知名度、认可度?!吧俣囊铡薄拔难缆邸闭婵⒐赜诔率纭⒑篮?、袁博、郝周等作家的评论。

在数字化阅读平台的兴起背景中,广东儿童文学实现了跨媒介传播。胡永红的《瑞喜爱小白》实现电影剧本的改编,获中宣部夏衍创意电影剧本奖、中国青少年电影文学学会二等奖、中美国际电影节金天使奖、金童象电影展最佳编剧?!渡涎бァ犯谋喑傻缬啊逗旒饧狻?,获第17届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长篇电影,这是其中参评的唯一一部中国电影,入围2021莫斯科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单元,2021罗马电影节最佳儿童电影奖,首届澳门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儿童电影“金童奖”等。谢莲秀、香杰新的《东江谣》作为文学与影视联姻互动的实验性文本,由田玉奎担任总导演,实现了本土原创影视作品的创编摄制,是探寻粤赣两地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重要源流关系的创新性实践。

?四、平台助力与融入国际

这五年,广东儿童文学在童话、小说、寓言等多种文体上实现异军突起。这与省委宣传部、省作协,及各级宣传部门和出版机构共同构建的扶持政策与创作项目体系密不可分。纵向联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各市县作协及其专业委员会;横向联系各出版社、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等,充分整合资源,有计划地推介作家、作品,使广东儿童文学事业在良好的态势下获得创新发展。广东儿童文学在几代人的打造下,已然具备了一定基础,有脉络、传承、实力,也有亮点。丰富独特的岭南文化、生动鲜活的改革实践、如火如荼的大湾区建设,都在为儿童文学创作提供特有素材,促进着广东儿童文学作家主动发现、挖掘和创新。

在全球化浪潮中,广东儿童文学在精品创作谋划、布局和推介中取得了不菲成就。广东省委宣传部推出的“粤港澳大湾区原创儿童文学”项目,得到了新世纪出版的积极响应。作为广东省唯一一家专业的少儿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五年来持续关注广东儿童文学作家,包括陈诗哥、何腾江、颜展敏、荆方、谢莲秀、香杰新、袁博、路航等新生代本土作家的创作发展。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出版理念,立足岭南文化,组织出版了一大批体现广东儿童文学创作水平、代表广东儿童文学创作声音的文学精品。该出版社每年均有图书版权输出,版权输出国家包括阿联酋、意大利、印度尼西亚、美国、尼泊尔、阿根廷等,真正做到版权“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这五年,该出版社注重将国内优秀原创童书输出到海外图书市场,为中国和北美地区的少年儿童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图书产品,架设交流的纽带与桥梁,促进中外少年儿童相知相亲、中外文明互学互鉴,更好地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共同书写中外出版合作“美美与共”新篇章。

广东儿童文学作家们在向内探求风格凝定、以质创优的探索中,也积极主动践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使命。在《儿童文学》6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中,陈诗哥与金波、曹文轩、高洪波、沈石溪等被评选为“荣誉作家”。他是广东地区唯一入选此次评选的儿童文学作家,也是21位入选作家中最年轻的一位。继他的《一句话的故事》实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和意大利君提出版社合作出版,并在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推出了英文版和意大利文版后,《从前,有一只皮球》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五州传播出版社、Cengage出版社联合推出中英文版,显示了其在儿童文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郝周的《牛背上的白鹭鸟》(日文)入选2023年度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胡永红的《上学谣》获得尼泊尔版、阿拉伯语版签订出版。谢莲秀、香杰新的《东江谣》在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上,签约乌尔都语版权输出协议,首次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类作品引入巴基斯坦童书市场,也为粤港澳大湾区更多优秀作品走出国门开启了先河。

五、结语

综上所述,广东儿童文学在回应时代召唤,推动儿童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在传统小说、童话创作、科幻儿童文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引起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喜地看到广东儿童文学作家不仅展现了中国当代儿童的生动人物与成长蓝图,还感受到了新时代广东儿童文学的无限活力和潜力。广东儿童文学在深耕地域文化资源中,积极拥抱国际化发展趋势,创造出诸多具有全球视野和本土情怀相结合的儿童文学作品。

这五年来,广东儿童文学作品越发注重思想价值,注重文本的艺术探索,注重儿童的审美感兴,注重儿童的关爱意识,与时俱进、尊重儿童、贴近儿童。广东儿童文学正以昂扬的姿态,为缔造儿童文学发展的“湾区典范”,在思想引导与审美价值、文化认同与守正创新、“独特性”与“开放性”等方面实现融合统一而不懈努力。